最新新闻

    • 最新新闻

    •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楚天都市报:钢铁工业的幕后功臣是怎样炼成的?探访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9年09月16日 00:00  点击:[]

    楚天都市报8月28日讯(记者肖杨 通讯员程毓)“五年来,实验室论文发表量排名世界耐火材料领域第一。”地处武汉科技大学青山校区的“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省部共建国家实验室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实验室里依然灯火不息,不同方向的研究团队们仍扑在实验研究上,争分夺秒。记者日前实地探访了该实验室,一探钢铁工业的幕后功臣——耐火材料是如何炼成的。

    沥青提炼成高端炭材料身价倍增

    记者看到,在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陈列了许多科研成果转化的样品和部件:有各种各样的用于冶炼的耐火材料,其中很多技术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或领先地位;有短流程生产出来的高强度轻量化的轿车用钢;有为重载高铁研制的“纳米结构高强度贝氏体钢轨”等等。

    “我们的科研经费有大幅度的提升,纵向经费翻了一番多。”实验室常务副院长顾华志向记者历数着实验室5年的变化。实验室作为第一单位的SCI论文翻了6倍;国内授权发明专利数翻了一番;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一、二等奖的成果翻了一番……

    而让人惊叹的是,同样将沥青作为原料提炼,通过技术开发后,一些材料附加值能极大提高,“沥青制成人造石墨,一吨就卖两千元,深度技术加工成高端炭材料,一吨值数万元”。记者看到,有比头发丝还纤细的材料成卷存放,对此,实验室先进炭材料研究团队董志军教授介绍,这种高端炭材料,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细,纤维束强度却是钢的4-5倍。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这些高端炭材料若要进行批量生产,需要先在实验室进行自主研发和中试生产,实现科技成果转换。据悉,该校在此项目上吸引的研发费用将达到亿元级以上。

    锻造高性能钢不惧极地环境

    蔬菜钢棚被大雪压垮,户外的钢柱生了锈,地下的钢管突然爆裂……这些常见的“坏损”现象,都是因为钢铁材料的性能不够好。“我研究的主要方向是高强度、易焊接、耐腐蚀的高性能钢铁材料,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实验室高性能钢研究团队带头人吴开明教授,正在指导学生进行深海环境模拟实验,他向记者通俗解释自己的研究领域。

    他介绍,本世纪初,钢铁市场从 “供不应求”变为“供大于求”,价格竞争造成“白菜价”,越卖越亏,钢铁产品堆积成山。但是,极地使用的破冰船、远行重载的航母、海洋钻采的设备等所需的高性能钢,却要从国外进口。“看着千万吨的钢材从国外涌进,上千亿的人民币源源不断地付出。”吴开明更加坚定,“要深挖钢铁研究领域,拥有中国的核心技术。” 吴开明除了带领团队攻克科研难题外,还满世界寻找合作,“我们以项目为纽带,在全球寻找 ‘试验平台’’和 ‘学术大牛’合作推进研究。” 吴开明介绍,“我们的成果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铁路桥梁、能源装备等领域,南京大胜关铁路大桥、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等都应用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http://ctdsb.cnhubei.com/ctdsb/20190829/

    上一条:印度科学院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专家来我室开展学术交流 下一条: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顾华志率团访问河钢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