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国际前沿技术助力学科交叉融合:维也纳大学张弛博士来校分享低场核磁共振表征地质材料新前沿

    2025年07月10日 18:09  点击:[]


    为深化国际学术交流,拓展学科交叉视野,202578日下午,由先进耐火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武汉)(以下简称实验室)牵头组织的一场聚焦地球物理前沿表征技术的学术报告在我校教六楼6306教室成功举办。报告会由实验室副主任金胜利教授主持,特邀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助理教授张弛博士担任主讲人。冶金能源学院马国军教授,材料学部尹玉成、戴亚洁、廖宁等教师代表,以及来自城建学院、材料学部的众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报告会上,张弛博士以“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探索多孔介质:地质材料表征的新前沿”为题带来了精彩分享。她系统阐释了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手段在解析岩石、土壤等地质材料多孔结构、流体赋存状态及运移规律方面的独特优势与最新突破。张博士结合其团队的研究实践,生动展示了LF-NMR如何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实现非侵入、无损、原位地获取孔隙度、孔径分布、流体饱和度、润湿性以及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动态运移过程等关键信息。

    我校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等领域拥有深厚积淀和优势特色。张弛博士所介绍的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不仅为地质材料表征开辟了新途径,其揭示的多介质物理、流体运移等核心原理,对我校相关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报告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浓厚兴趣与热烈讨论,就LF-NMR技术的灵敏度、分辨率、对不同材料成分的适用性、在高温高压极端环境下的应用可能性,以及该技术与我校现有耐火材料性能测试优势方向的结合点等问题,与张弛博士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学术氛围热烈,思想碰撞不断。

    本次报告会,得到了材料学部、冶金能源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的大力支持。活动不仅为我校师生提供了接触国际顶尖地球物理表征技术的宝贵窗口,更搭建了地球物理学与我校材料、冶金、安全、资源环境等优势学科交叉融合的桥梁。在当前我校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化多学科协同创新的背景下,此类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对于拓展研究视野、启迪创新思维、探索前沿交又研究方向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报告人简介: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气象与地球物理系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and Geophysics, University of Vienna) 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此前为美国堪萨斯大学地质系 (Department of Geology, University of Kansas) Assistant Professor。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罗格斯大学 (Rutgers University) 。张弛博士专注于综合利用地球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等信息,结合物理建模,从微观和宏观尺度对地下介质特征进行精确表征,对控制地球介质和流体性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耦合过程进行深入研究。近年来,张弛博士以第一作者(通讯)在Geophysic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Geophysics,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应邀在美国、中国、欧洲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学术报告会50余场。张弛博士目前为Geophysics杂志Associated Editor,并担任AGU Near-Surface Geophysics分会秘书(2016-2018年),当选主席(2021-2024年)



    上一条:实验室召开首次重大成果培育遴选交流会 下一条:弘扬三大精神、锤炼过硬作风、激励担当作为​ ——全重实验室教工支部开展6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