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王炜:自创“法宝”的全能老师

2023年08月22日 09:04  点击:[]

从教二十余年,“做个好老师”,是他矢志不渝的目标、坚定不移的信念。

作为专业教师,他自创法宝,用“熔炉宝塔”“灵丹妙糖”“角色游戏”,打造一流课程,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作为科研导师,他带领学生“奇思妙想”“集思广益”,指导学生获国际网络炼钢大赛冠军等奖项31项;作为班主任,他常念学习上的“紧箍咒”,做生活中的“好家长”,带出多个优良学风班;作为科研工作者,他围绕“双碳”战略潜心科研,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作为团队负责人,他凝心聚力,尽心培养科研教学骨干,打造了湖北省教学团队,助力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他被学生称为“会变‘法宝’的全能老师”。

他就是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学部教授王炜老师。8月18日,他入围2023“荆楚好老师”候选人。

官微推文:B06!选他!“荆楚好老师”! https://mp.weixin.qq.com/s/8VCXaCG54uUvCgkvGvYpFQ

创法宝 活跃课堂 打造一流课程

“王炜老师的课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就像磁场一样,把我们牢牢吸引住。”2019级冶金英才班的宋大为说。为了上好课,王炜老师自创了三件“法宝”。

法宝一:“熔炉宝塔”。作为一名扎根冶金专业多年的老师,他感受到有些学生对专业发展不自信。如何叩开年轻人的心扉呢?当看到女儿被乐高拼插积木深深吸引时,他突发奇想,将拼插积木与冶金贴合,让冶金“潮”起来。设计“熔炉宝塔”,制作拼插积木高炉、转炉模型的想法应运而生。

当冶金2001班的宫瑞雪用3000多微型小颗粒积木拼接成功一座高炉模型时,激动地说:“通过拼接模型,我认识到高炉结构的精妙,破除了我对钢厂‘傻大黑粗’的固有认知。拼插积木贴合我们的兴趣,坚定了我们在冶金方向深耕的信念。”

法宝二:“灵丹妙糖”。王炜用奖励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给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奖励糖果和课堂表现分,就算回答错了也不扣分,并给予鼓励。

“谢谢王老师!”回答问题后的宫瑞雪高兴地接过老师手中的大白兔奶糖,其他同学跃跃欲试。王炜说:“活跃课堂气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能让老师上课心情愉悦。看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更愿意投入精力到教学中。”

法宝三:“角色游戏”。方寸之间、三尺讲台讲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才能缔造更多可能。王炜经常安排研讨课,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对工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

在3301教室,来自“WUSTSteel”公司的炼铁厂厂长、高炉炉长、技术科长……围桌而坐,正在讨论如何解决公司1号高炉炉况不顺的问题。炉长李昌雨首先汇报了1号高炉的状况,提出这是由Zn负荷过高造成的;技术科长提议,提高入炉矿品位,降低Zn负荷;厂长宋大为总结:“要制定科学的Zn负荷标准,确定合理的入炉矿品位,既要稳定操作,又要控制成本。”学生们扮演不同角色,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提高了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王炜常说:“做好课堂教学是老师的第一任务。”二十多年来,上好课是他的执念,他坚持提升专业水平、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讲课艺术。努力总是有收获,他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主讲的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13年、2018年两度荣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获湖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23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挖潜力 创新教育 培养世界冠军

在课堂教学之余,王炜积极指导学生科研创新。学生罗杰组队参加“挑战杯”专项赛,面对“钢铁关键工序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的数字化仿真”的命题迟迟没有思路。一筹莫展之际,王炜鼓励他们深挖钢铁冶金的根本,一句“钢铁过程中碳排放的本质是什么?”令大家醍醐灌顶。随后,“基于氧迁移线的钢铁生产碳排放仿真研究”的参赛方向定了下来,最终荣获一等奖。

2009年7月,王炜接到任务——带领学生参加国际网络炼钢大赛。比赛需要在网络炼钢平台上,在给定的时间内炼出成分合格的钢水,成本最低的就是冠军。王炜和学生们一起,利用数学、运筹学优化生产过程,降低炼钢成本。遇到瓶颈时,他组织大家进行内部比赛,然后围桌而论,分析比较各自的绝招,互相取长补短。在“你一言,他一语”的方式下,参赛学生不仅了解了如何优化冶金工艺,还体会到了协同合作的益处。最终,第一次参赛就拿到了2009/2010国际网络炼钢大赛的世界冠军。

在王炜的悉心帮助和指导下,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科研新苗。他指导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特等奖等奖项31项。“王老师常说,科研创新要有发散思维。他总有一些奇思妙想,还发动大家集思广益,对我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非常大。”留校任教的“楚天学子”宋生强评价自己的老师说。

严要求 良师益友 引导学生成长

王炜是学科教师,是科研导师,也是热爱学生的优秀班主任。他的学生刘昱回忆说:“王老师当班主任很严,谁学习不认真就会挨批评。他总是鼓励我们不轻言放弃,耐心引导我们前进。我们取得成绩时他由衷地高兴。”

刘昱所在班级第二次获得优良学风班时,带队在比利时参加国际网络炼钢决赛的王炜为学生们带回当地最好吃的特产Godiva巧克力。“同学们分享巧克力的情景仿佛还在我眼前。那是世界上最美味的巧克力,我当时默默地下定决心,不负老师教诲,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刘昱现已留校任教并入选“楚天学子”“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在奥地利留学,即将学成归国的郑恒常说:“王老师真心为学生发展着想,他知道我英语较好,就先资助我到国外短期访学,回国后又给我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让我有较多的科研成果,申请到了CSC公派留学资助,让我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选择。他常提醒我,好好学习,将来报效国家。”

刘昱说:“王老师在学习上常给我们念‘紧箍咒’,在生活上很关心我们,是我们的‘好家长’”。王炜所带的冶金工程1003班两获学校优良学风班,冶金英才2016级也获得学校优良学风班;指导的研究生多人获国家奖学金;毕业的学生在多个行业发光发热,荣获最美央企人等称号。

探前沿 学科交叉 攻关双碳难题

王炜也是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在科研上他有“三法宝”——导航仪、金钥匙、试金石。

“行业实际是科研的‘导航仪’,科研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王炜常说。我国铁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近年来,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超过80%。为了改善我国铁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的根本性问题,提高在国际铁矿石谈判桌上的定价话语权,他紧盯国家矿产安全潜心科研,历经10年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质铁矿资源的高效冶金关键技术”。专家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在武钢、攀钢和柳钢等大型钢铁企业推广应用,创经济效益5.06亿元。

“要把学科融合作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王炜告诉学生。他将分子动力学、人工智能、计算机三维影像等新技术引入到铁矿烧结研究中,发明了“烧结矿序列切片-三维重建”表征方法,提出了烧结矿基因工程概念,形成的“成分-工艺-结构-性能”定向调控的烧结矿制备技术,使烧结矿合格品率达到100%,用学科交叉融合赋能新冶金。

“科研要不怕挫折,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不断试错是‘试金石’。”王炜常鼓励学生。博士生王杰说:“做高反应性高强度焦炭研究时,曾出现反应后强度低于1%的情况。我差点崩溃了,但王老师鼓励我不要放弃。现在反应后强度已经提高到了30%。”王炜带领团队正瞄准双碳战略,不畏困难,努力攻克Wcomet法制备金属铁粒、WUSTmelt熔融还原、氢冶金等低碳冶金难题。

持续不断地努力带来丰硕的成果,王炜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首批中国宝武低碳冶金技术创新基金资助,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1项,已授权21项,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冶金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带团队 戮力同心 建设一流专业

学科发展靠的是教研队伍的发展,王炜凝心聚力做“传、帮、带”的表率。

青年教师朱航宇回忆,一进校就跟王老师一起做科研,第一次申报基金时毫无头绪,王老师拿出自己的申报书给我参考,一起想点子。记得我们就如何开展钢中第二相生成规律的研究进行了多次讨论,他给我很多好建议。如今,朱航宇已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评为“三育人标兵”和“教学新秀”。

王炜负责的“冶金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入选湖北省教学团队,“冶金工程教研室”荣获湖北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助力冶金工程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在学校庆祝第三十七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王炜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说:“做一个好老师,把学生培养成能干、肯干、实干的人才。这是我作为老师多年的坚持。校长倪红卫称赞他,是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各方面都突出的“全能”好老师。

上一条:【学者】程常桂:教研共行的学术领头人 下一条:【学者】刘昱:做务实的科研者 当学生的领路人